第(2/3)页 当然,祭奠结束这些食材还得拿回家食用。 随后,张山月拿着圆木棍擀面皮子,沈昭坐着支踵捏面饵。 不消一个时辰,面饵就摆满五个箅子。 沈衡也勤快起来,主动烧水煮面饵。 只可惜家中陶瓮不大,一次也煮不了多少,还很容易溢出汤水。 阿娘索性将一只只面饵放进蒸笼里蒸,免得费事。 沈昭见到这一幕,心中的购物欲望又升腾起来。 她见识过镜子里面的铁锅与灶台,比自家的好看又好用。 真想买个全套大铁锅回来,自己以后就可以像镜子里的人们那样做菜摊饼了。 不久,两陶瓮的饺子出锅,张山月先盛了一大碗递给儿子:“这碗给你大伯母端去,顺便再叫你堂哥过来用饭。” 侄子今日累的不轻,为自家挑了一担粮食回来,自家总要叫人过来吃顿饭。 沈衡答应一声,端着热气腾腾的大陶碗出去。 张山月又盛了一大碗留给侄儿,再将瓮里的面汤盛到另一只大碗里,与饺子碗一起端去正屋厅堂。 之后重新给瓮添上水,继续煮饺子。 不一会儿,沈衡带着堂哥回来了。 沈德有些不好意思,扭扭捏捏在厅堂内坐下。 沈衡拿来筷子,还有两笼饺子,两碟黄豆酱,兄弟俩对坐开吃。 沈德第一次吃到如此柔软细致的面饵,加上猪肉韭菜的鲜香,顿时惊为天物。 自家也做过面饵,蒸的煮的都吃过,那时就觉得很好吃。 没想到婶娘做的更美味,这面饵皮子细嫩滑口,一点都不糙嗓子。 “婶娘的手艺越来越好了。”沈德由衷赞叹。 沈衡得意笑笑,没告诉堂哥,其实捏面饵的面粉是没有麸皮的。 兄弟俩吃完饺子,又各自喝下一大碗饺子汤,这才端着精光的空碗出去。 这时,张山月又招呼儿子:“阿衡,把这碗面饵端去给董先生。” 沈衡答应一声,磨磨蹭蹭过来,有些不情不愿。 不是他不想孝敬董先生,而是害怕见到先生后又被他提问功课。 第(2/3)页